守住越剧基本唱腔,且唱且珍惜

因此,新创剧目的唱腔设计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但遗憾的是新创剧目的唱段似乎大量运用了“尺调腔”而忽略了其它腔。为表达哀伤,用“尺调腔”低旋、迂回,为表达兴奋、激昂,还 是用“尺调腔”拔高、拖腔。仅管演员是努力的,但一个戏大部分用了一种腔,不同演员唱来有自己不同的味道,也让“尺调腔” 有所变化,但还是难以表现剧情氛围并显得韵律单调,使观众无法入戏还产生听觉疲劳。记得有一个颇有名的传人唱“山伯临终”, 不用“弦下腔”而唱“尺调腔”,唱得大汗淋漓,却吃力不讨好, 得不到观众认可。有的新剧唱段也会用其它腔,但也只是在“尺调腔”里插一、二句,不是自成一段,甚至改变传统基本腔的唱法,例如“十字调”,明明是 3 加 3 加 4 的唱法,结果也唱成变相的 “尺调腔”了,根本无法表达特定情景和角色的情感。

有认为老唱旧曲调不是守旧了吗,应该创新呀。错了,以“呤哦腔”为主旋律的“九斤姑娘”,乡土气浓郁,受广大观众喜爱。以“四工腔”为主调的“盘夫索夫”始终让观众津津乐道。象范派的“山伯临终”,徐派的“北地王”,尹派的“桃花扇”, 王派的“黛玉焚稿”及春香在狱中的唱段......都用了“弦下腔”,何厌之有?还有更好体现悲伤心情的腔吗?没有。而且不同剧目, 不同演员设计的演唱还是有所区别的,正因有不同流派唱不同的腔,才使越剧唱腔丰富多彩。若要创新也要根据剧情需要,原基本腔无法表达,从而创研出合适感情表达的新腔,还需经过观众 的检验和接受。

当下越剧唱腔传承的困惑

也有一种观念认为年轻一代不接受老腔老调,要跟上时代步伐,为吸引青年进剧场,尽量吸收新样式,老腔老调不唱也罢。但人出生时白纸一张,以后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什么并产生了兴趣,才会成迷。只有设法培养儿童熟悉越剧,采取措施向青年展示越剧经典之精华,才能培养出新戏迷。我们要让年轻一代接受越剧经典的唱腔魅力,而不是为吸引年轻观众而丢弃优秀传统的基本唱腔。当然先用年青一代容易接受的方式演唱也无不可,但最后还是要回到让她们接受越剧经典。当年“红楼梦电影”的放映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观众成为越迷,甚至培养出徐、王两流派 的第一代传人。我们就是要用电影;用电视;为青年开廉价的越剧专场;越剧进社区;进学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 大力宣传、推广,让优秀的越剧精品、让基本唱腔的经典深入青年,特别是种入儿童心田中,假以时日,越剧必定会新戏迷猛增。浙江城乡大小剧团多,演出多,节假日活动多,老带小观众多, 使越剧兴旺已佐证了这一点。

新老剧目的唱腔很大区别在于,经典老剧目唱腔设计都尊循了基本腔的规律,再根据剧情氛围和角色感情有所变化而成。新创剧目中的唱腔则以“尺调腔”为基础,然后随着演员的情感, 唱调随意游走。说白了,老剧目拥有越剧的规律,越剧的味道, 越剧的乡土气,是真正的越剧。而大部份新创剧目已失去了越剧唱腔的规律,没有了越剧的味道,缺乏越剧的乡土气,唱段只能算戏歌,整剧也只能算越调歌剧吧。

角色设计剧中唱段,先要看明段意及此时之剧情氛围角色 感,选定用哪种调好,再逐字逐句读懂句意,读懂标点;然后根据剧情和角色情感,考虑如何将原基本腔中表达略嫌不足的某句 稍作加强或改变。这样唱来,既尊循传统基本腔的应用规律,又根据新角色的情感和剧情氛围有所变化创造。这样设计唱腔,既 传承了越剧传统基本唱腔,又有了新的加工,这才是真正继承了 越剧唱腔之经典,是越剧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百多年来,以唱为特色的越剧,能获得巨大成功,能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热捧,要归功于各剧的经典唱段,经典唱段都有传统基本腔组成,是老一辈艺术家长期总结、创新结累的演唱经验, 是越剧表现剧目各种氛围,表达角色各种感情的最好的腔,是使 剧目唱腔丰富,变化多端,使剧本演出精采纷呈,成为经典。越 剧基本腔就是越剧经典的一部分。

越剧电影《碧玉簪·三盖衣》金采风、陈少春

丢弃传统基本腔就是丢弃了越剧之特色,丢弃了越剧的根, 最根本是丢弃了老一辈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若不纠正过来,对传承是莫大的障碍,对越剧艺术的发展是极大的损失,没有了传统基本腔,我们谈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一句空话。

当下各院团负责人及上级领导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的传承抱高度负责的态度,而不是随大流,应该让尚健在的前辈,让即将退休和已退休的第一代传人;有志发展越剧的越剧人和广大真正的资深铁粉多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的研讨会,不仅是对基本唱腔的传承;对流派的传承,也要对表演,对服饰...... 分主题研讨,继承当年越剧十姐妹立志振新越剧的奋斗精神,当年方向是改革,现今的方向是传承,明确方向,团结一致,寻求共鸣,不懈努力。现在强调改革,岂不是把越剧优秀传统都改掉了吗,这与传承的目标背道而驰了,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越剧史之罪人!

总之,我们就是要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不仅要传承好越剧各大流派唱腔,传承好先辈创造的传统基本腔,也要传承好前辈在表演上的一切,才能真正达到传承目的,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创造,再发展,才能攀登越剧新高峰,才能再创新的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